-活動目標/Goal-
◆鼓勵大專校院學生對原鄉部落文化丶語言丶藝術丶生活等進行觀察與關懷
◇走入原鄉部落與大專校院實地接觸原住民族社團或班級,藉此號召更多原民青年用影像說部落故事
◆以文化教育紮根為主軸,透過巡迴影展強化全國大專青年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
◇成立專案辦公室傳承競賽辦理之經驗並規劃建立原住民族學生對部落議題
第十一屆/非紀錄片類 |
|
🏅優選
|
得獎同學:李雨宸、林旻慧、賴欣慧 創作理念:一部探索原住民卑南族狩獵文化的影視作品,將觀眾帶入一場富有故事性與情感共鳴的文化之旅。故事聚焦於獵人家庭出生的主角,挑戰社會眼光,踏上狩獵之路,呈現與大自然的互動。透過影視與動畫結合,展現不同表達方式,描繪主角感恩山羌的犧牲,並守護山林之美。透過畫面的呈現,讓觀眾深刻感受到狩獵過程中的情感交織與價值觀轉變。最後以描繪狩獵文化的動畫結尾,呈現狩獵文化意義與分享精神,彰顯卑南族狩獵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價值。藉由這部作品,激發觀眾對於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深層思考,提供一場全新的文化體驗,促進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透過數位影像、動畫等多媒體製作,讓文化資產在數位時代得以生動展現,為原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活力。 |
第十一屆/紀錄片類 |
|
🥇 MATA獎
|
得獎同學:石文心 創作理念:Kuba,是鄒族的男子聚會所,對鄒族而言,是政經中心也是文化傳承的場域,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Kuba。修建聚會所的鄒語叫做ekubi,這次Kuba的整修距離上次大型修建已過了將近30年,過去參與的人現在年紀也大了,傳統工法、建材、禁忌這些知識需要傳給下一代,透過影像紀錄,將這次修建的珍貴畫面保存下來,也讓傳統技藝不再只存在老人的記憶中。 |
🥈銀獎 |
得獎同學:凡依偲·巴法路丹、許芊育、田芯、尤哲鑫、尤若珊、迪布斯·瑪賴、林冠嬛 創作理念:少妮瑤老師對於傳統樂器保留的決心使我們產生了好奇心,並且想要將少妮瑤老師的故事還有生活分享給現在對於文化傳統及傳承有疑惑的青年人,讓大家了解在傳統的文化中我們要如何去突破時代的變遷及轉化,還有為什麼要做、要怎麼做傳承這件事情。傳承一直以來都是一項選擇題,有人做就會繼續,沒人做就會斷掉。而老師的話語激勵到了我們「傳承的心路歷程,若沒有使命感,就無法延續下去,因為,傳承是一件必須用一輩子心力去實踐的。」這也是我們想採訪老師的動機,希望可以帶給觀眾這一份感動。 |
🥉銅獎 |
得獎同學:蔡孟成、曾子亮、賴佩淇、林彥璋 創作理念:《尋》講述臺灣布農族獵人辜書亞的故事,探討狩獵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深層意義。紀錄片通過辜書亞的日常狩獵活動,展現他與大自然的深厚聯繫,並揭示出原住民在面對現代法律與傳統文化衝突時的困境。影片不僅描繪狩獵的過程,還深入挖掘其背後作為文化傳承與身份認同的象徵。當語言、巫術與草藥知識逐漸消失,辜書亞肩負起傳承使命,透過每一次走入森林的腳步,向祖先證明自己的文化與身份。 |
🏅優選 |
得獎同學:劉修竹、李宥瑩、吳若瑜、吳孟庭、李佳蓉 創作理念:記錄本片主角,臺灣體大棒球隊選手葉子然,大三時報名中華職棒選秀失利後,在大學最後一年,他將迎戰最後一年的大專棒球聯賽,與職棒二軍進行交流賽以及加入成棒隊實習,每次出賽都可能成為被看見的機會,抑或是不被看好的理由。經過一整年的奮鬥,無論是受到職棒青睞、進入成棒隊或者另闢出路,最終他勢必要踏上下一段旅程。 葉子然選手從新竹縣上館國小棒球社團、新竹縣關西國中棒球隊、新北市穀保家商棒球隊一路打到臺灣體大富邦公牛棒球隊。他克服許多生活上的不適應與訓練上的艱辛,為了圓職棒夢一路堅持到四級棒球的尾聲。透過拍攝葉子然選手,體現出臺灣棒球員在結束四級棒球後將會遇到的選擇與困境,如果葉子然選手被選入職棒隊伍,本片將能夠展現努力後得到收穫的正向寓意;如果落選則能真實拍出臺灣棒球環境的現況。 |
🏅優選 |
得獎同學:許詠傑 創作理念:本片是以苗栗縣泰安鄉泰雅族總頭目Yupas Kagi(柯正原)的成長歷程與文化涵養為中心,旨在探討泰雅族文化傳承在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柯總頭目出生於日本殖民統治的1936年,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輟學,跟隨父親學習部落的歷史與傳統文化,母親則教導他如何吟唱泰雅古調。泰雅族的Gaga與價值觀深深影響了柯總頭目的一生,他也因此懷抱著傳承泰雅文化的使命感。2019年苗栗縣政府公告登錄柯總頭目是「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的保存者,正如同本片名稱Tayan Balay所想表達的,柯總頭目是一位真正的泰雅。本片藉由長期的訪談與活動記錄,展現柯正原總頭目如何在不同生命階段學習與實踐泰雅文化,並希望藉此提醒原住民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應妥善保存並順利交棒給下一代。 |
🏅優選 |
得獎同學:查馬克.亞魯灣 創作理念:為了保留內文獨有的歌謠文化,也因為本身對音樂頗有興趣,因而著手進行內文部落歌謠採集。採集完才發現我們有許多的童謠還有其他首歌,不單單只有enelja跟isaceqalj,甚至也將耳熟能詳的詩歌採集進來。內文部落不是文化沙漠,只是我們沒認真去挖掘而已。內文部落的歌謠逐漸消失,在這裡透過歌謠採集影音紀錄,使內文部落的歌謠能再次被記起,vuvu們印象中的記憶,譜成Tja’uvu’uvulj獨特的樂章。 |
🏅優選 |
得獎同學:徐璽鎧、余柏霆 創作理念:「傳統不能忘!」這是部落耆老一直心心念念著的事。跟著學校的原民處深入部落,才知道將傳統文化、傳統技術、傳統技藝完整的保留和傳承,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將這些傳統智慧保留下來,用什麼方式傳播給子子孫孫,讓他們覺得不枯燥無趣,更是困難但必須的功課。 另一方面,臺灣多山多森林,因為早年對於沉重木材的運輸不易,竹材反而成為臺灣原住民最豐富的天然建材資源,原住民族對於竹工藝和竹文化,瞭解運用的比我們深入,早就廣泛的應用在生活中。但這對我們都市的孩子來說,這絕美的竹構建築,是一種不常見的風景。 這次的紀錄片,能用影像一次記錄下「工法傳承」和「竹構風景」兩個重點,是我們的福報,也是向先民及百年智慧綠建築致敬。 |
第十一屆/動畫類 |
|
🥇 MATA獎
|
得獎同學:黃繼賢、吳靜恩、周怡潔、張凱和 創作理念:本片《一邊家族一邊鬼湖》故事為魯凱族的傳說,巴冷公主與百步蛇王相戀的故事,以停格動畫方式製作,透過本片試圖追尋魯凱族的泛靈信仰與連結,並結合田調資料,部分族人認為巴冷公主被視為不貞,在劇情安排上更加著重在巴冷公主在部落與鬼湖之間的選擇,所以在片名設計上以一邊家族一邊鬼湖開啟過去對於離開、守護、異族、通婚,與當代的文化與社會現象產生辯證。 在畫面安排上也從一些小細節來增加原形故事的厚度和象徵意義,例如石板屋的煙、陶壺百步蛇紋、祖靈柱、百合花等,也試圖讓觀者可以主動探索魯凱族歷史和文化之間的深入思考與關係建立。 |
🥈銀獎 |
得獎同學:李珮溱、孔力欣、林煒衽 創作理念:以探討現今原住民的族群認同與自我身份追求為出發點的2D動畫,結合組員人生體悟,期望製作出讓人感到感動與技藝傳承的療癒動畫作品,並讓更多人重視原住民族文化的保存,同時記錄蘭嶼傳統織布文化的美麗資產。 |
🥉銅獎 |
得獎同學:戚于琁、陳玟陵、謝秀如 創作理念:向致力於拼板舟工藝及雅美文化保護的張馬群先生請教相關經歷,感受拼板舟文化的內涵與其中痛點。試著在工藝傳承上,找尋對於文化認同的平衡點。 將張馬群先生之成長經歷作為動畫內容的題材,以對拼板舟工藝的堅持作為重點媒材,呈現拼板舟文化如何在逆境中重新崛起並持續下去,因為有形的東西一直在消失,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消失,無論是拼板舟的工藝手法還是做為原材料的樹、自然環境與人口流失等等。 我們不是蘭嶼人,不會木雕更不會做拼板舟,但我們希望結合數位媒體的專長,去保存跟推廣這個文化,願能取得重視並將這份對文化的堅持傳承下去,達到文化與現代的平衡點。 |
🏅優選 |
得獎同學:陳玉蓮、曾俐瑄、林念丘 創作理念:普遍人不知道與粽子相似的「吉拿富」,來自於排灣族的傳統美食,因此我們想藉此機會推廣排灣族的傳統美食「吉拿富」。藉由排灣族的古老傳說敘述吉拿富的由來與寓意,曾經在祭典、節慶、結婚等重要活動傳遞祝福,現今不再局限於特定場合,並有了更多口味的變化,無論是甜的還是鹹的,都能帶來美味與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