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Goal-
◆鼓勵大專校院學生對原鄉部落文化丶語言丶藝術丶生活等進行觀察與關懷
◇走入原鄉部落與大專校院實地接觸原住民族社團或班級,藉此號召更多原民青年用影像說部落故事
◆以文化教育紮根為主軸,透過巡迴影展強化全國大專青年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識
◇成立專案辦公室傳承競賽辦理之經驗並規劃建立原住民族學生對部落議題
🥈銀獎 槍砲、頭顱與骸骨
|
得獎同學:梁廷毓 得獎者學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博士班 指導老師:無 作品簡介: |
🥉銅獎 卑南小劇場
|
得獎同學:劉智偉、吳珮羽、林軒 得獎者學校: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指導老師:陳奕宏、楊東華、謝宗翰 作品簡介: 在台東縣南迴公路三和村路邊高立著一塊「台灣山地人祖先發祥地」的石碑,相傳該處為台灣原住民祖先最早登陸的地點。以小劇場動畫表演卑南族長老口傳故事:其祖先從太平洋漂流至太里鄉海邊,卑南族人稱為「陸發安」。據卑南族始祖的起源說法,分石生系統與生系統兩種。 |
🏅佳作 海Sigh
|
得獎同學:謝羽庭、賴美璇、朱安琪、林莉芸、巫巧萱、陳承駿、謝沂璇 得獎者學校:國立臺東大學 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 指導老師:劉淳泓 作品簡介:透過不停轉換的視角,從人開始,到海中的生物,用不同的角度,自陸地走進海裡,一覽這片海灣的境況與美麗。 |
🏅佳作 Umaq
|
得獎同學:蔡雨華、李心瑜、 劉景沄、江盈慧、丁怡蘋、張智瑋 作品簡介: |
🏅佳作 石在想鄉
|
得獎同學:陳鈺琇、卡力當、李泳萱、洪偉婷、郭冠妤、林立洋、王宥善 作品簡介: |
🥇 MATA獎 獵王龍尺武 |
得獎同學:黃繼賢 得獎者學校: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音像紀錄所 指導老師:無 作品簡介:魯凱族霧台部落獵王龍尺武先生從十多歲就開始學習獵山豬,一生獵過破千頭山豬,被部落裡長老封給獵人最崇高的名字 ( P U R A G A S ),也被授予第六朵百合花。第六朵百合為含苞待放狀,表示他獵補動物的數量之多並樂於分享,那未開的花朵是族人對他的崇敬之意。龍尺武自2 0 0 8 墜谷不治離世後,許多族人們依舊對於他的逝世感到遺憾,龍尺武對於協助部落間的事務不遺餘力,他在狩獵文化不遺餘力的傳承以及山野豐富的知識,也深深的讓部落族人們為此而受益許多。 |
🥈銀獎 1877吉浦巒 |
得獎同學:楊雅惠、賴玟羽、范家馨、王亭方、鄭筑云、陳宇恩 得獎者學校:國立東華大學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指導老師:葉鴻洲 作品簡介:“cepo”為阿美族語,意即「出海口」,它是今日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此地亦稱「吉浦巒」。西元1877年,清朝駐軍與吉浦巒的阿美族爆發衝突,阿美族死傷慘重,青壯年男子幾乎傷亡殆盡,生還的族人遷移至東海岸他處避禍,原本人口稠密的部落因為此事件迅速凋零。這段歷史,史稱「大港口事件」,當地阿美族則稱為“cepo”。 |
🥉銅獎 始終 |
得獎同學:毛御亘 得獎者學校: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音像紀錄所 指導老師:無 作品簡介:《始終》有著開始、結束和一直的意涵在,從開始接觸祭儀題材,到了紀錄vuvu的最後一程。她始於老七佳部落,終於七佳部落。她始終為了部落的傳承、祭儀、徒兒所努力著,她所牽掛心念著。關於最後一場生命儀式和生命祭儀,對於傳承和進行儀式,都是一場考驗。 |
🏅佳作 鎮守竹屋的山刀 |
得獎同學:黃宇寬、游陳煜、江嘉凌、許珈瑜、林衍辰 得獎者學校:國立清華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工學院學士班;世新大學 觀光系規劃暨資源管理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 指導老師:無 作品簡介:"Tacyu是天湖部落一位擅長建造泰雅傳統竹屋的長輩,他與大哥Yumin常與政府和露營區業者合作建造竹屋,致力於這項工藝的保留。然而,竹屋卻面臨了嚴重的傳承問題,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去學習建造竹屋。 而面對這樣的質疑,年輕人則有不同的看法。年輕人認為竹屋工藝顯然是一種過時的建築工法,建造竹屋的過程更是十分費時費力。 事實上,Tacyu也並非不能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他明白竹屋確實不夠實用,在現代化的催促之下,早晚會淪為僅供參觀的展示品。但即便如此,Tacyu還是希望能把這項工藝延續下去。每每憶起小時候在部落生活的點滴,都會感概如今的部落已經再無法回到過往的純樸。" |